在当今这个数字化、旅游多样化的时代,城市的竞争已不再仅仅局限于硬件设施的优劣,更在于其文化魅力、产业特色与旅游体验的整合能力。体育赛事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,成为推动城市旅游升级的重要引擎。将城市与体育赛事深度结合,通过合作推出丰富多彩的赛事周边旅游产品,不仅能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,也为城市旅游带来了新的增长点。
为什么要强调“合作”而非单一推广?答案很简单:合作能激发更广阔的创意与资源整合空间。城市作为旅游的主体,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、便捷的交通、优质的住宿和餐饮体系。而体育赛事则提供了品牌影响力和流量资源。这两者结合,可以形成强大互补的力量,把赛事打造成城市品牌的重要载体。
具体操作上,城市可以与赛事主办方共同打造一体化的旅游产品。比如,赛事期间推出“赛地游”线路,串联体育场馆、城市地标、文化景点,设计主题游线路,包括观赛体验、文化体验、特色民俗、购物娱乐、特色餐饮等,让游客在享受赛事的深入体验城市的独特魅力。

将赛事周边元素融入旅游产品中,比如“冠军纪念品”、“赛事主题酒店”、“运动装备租赁”等,为游客提供一站式的职业运动节日体验。
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也是提升赛事旅游产品吸引力的重要手段。利用大数据分析游客偏好,打造个性化定制方案;借助虚拟现实(VR)、增强现实(AR)技术重现赛事精彩瞬间,增强游客沉浸感和互动体验。还可以开发专项APP,提供赛事资讯、路线导航、在线购票、周边商品预订等一体化服务,实现前中后期一站式管理。
城市与赛事合作的最大优势在于资源叠加与品牌联动。通过合作,城市能够借力赛事的流量带动其他产业发展,比如住宿、餐饮、交通、纪念品、文化娱乐等,从而构建完整的旅游生态圈。更重要的是,赛事具有特殊的“时间节点”,在赛事期间,旅游推广热度高,容易形成“打卡热潮”,推动旅游消费的快速增长。
要真正实现赛事与城市旅游的深度融合,不妨在政策、资金、市场推广等方面进行创新。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赛事旅游产品研发,提供政策引导和优惠措施,鼓励企业积极参与。市场方面,合作平台可以丰富多样的营销手段,结合社交媒体、KOL、短视频等新媒体渠道,提高曝光度和影响力。

只有多措并举,才能让赛事旅游成为城市的靓丽名片,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随着赛事合作模式日益成熟,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意识到赛事周边旅游的巨大潜力。在打造“体育+旅游”产业融合新格局方面,城市应不断创新合作方式,深挖赛事资源价值。
一个成功的例子是上海申城体育旅游节。每年,上海不仅举办国际知名的马拉松赛事,还结合赛事开启“申城跑文化节”。期间,城市推出一系列主题旅游产品,包括“跑者嘉年华”文创市集、跑步主题酒店套餐、特色跑团文化体验、赛事纪念商品展销等。这种打包式的旅游方案,既满足了跑友热爱运动的需求,也吸引了大量家庭游客、文化旅游爱好者,形成了全民参与的体育旅游盛景。
除了国内的实践,国际经验也值得借鉴。伦敦在奥运会期间,把赛事作为城市品牌的核心,将奥运场馆转化为体育、文化、娱乐中心,结合城市历史文化,推出系列Sports&Culture旅游线路。巴黎也在即将到来的奥运会前,策划了“奥运足迹”主题旅游,涵盖奥运遗迹、运动博物馆、文化展览等,让游客在比赛之外,深度体验城市的旅游魅力。
合作方式多样化,成为推动赛事周边旅游的关键。城市可以与旅游局、景区、旅行社会、酒店集团、交通企业合作,共同开发套餐。例如,将赛事门票、特色住宿、交通接送、城市景点门票、特色餐饮打包出售,形成价格优惠、方便快捷的旅游一站式体验包。在推广上,也可以结合线上线下渠道,举办“赛事+旅游”主题宣传活动,如线上直播、户外广告、粉丝见面会等,提升品牌认知。
创新还体现在产品层面。比如,推出以某一体育项目前期准备为主题的旅游线路,让游客成为“临时运动员”,参与训练体验、体验运动装备、了解运动科学知识,提升旅游的趣味性与互动性。也可以融合城市特色文化,例如,结合地方的非遗元素、传统节日,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赛事旅游产品,让游客在运动中感受到浓厚的地方人文氛围,增强旅游的记忆点。
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同样至关重要。利用智能导览、VR实景、线上互动等手段,丰富游客的体验空间。比如,通过微信公众号、APP推送专属优惠,方便游客预订、咨询和互动。利用大数据分析游客偏好,精准定位目标市场,实现个性化推荐和定制。

未来,赛事与城市的结合应在“深度融合、创新体验、智慧服务”上不断突破,打造具有城市特色的体育旅游标杆品牌。一座城市如果能在体育赛事中找到独特的三维度特色——体育、文化、休闲,结合创新的合作模式,必然能在激烈的旅游市场中脱颖而出,赢得游客的青睐和口碑。
终究,城市与赛事的合作推动赛事周边旅游产品打包销售,是一场结合资源整合、文化创新与市场营销的精彩“合作秀”。它不仅推动了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,也让体育赛事成为最有号召力的城市IP,为城市赢得了更广阔的未来。